第一百四十六章回京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百四十六章回京
安葬權賢妃的儀式空前盛大,永樂皇帝竟然將嶧縣附近的所有百姓召集來,披麻戴孝為權賢妃送行。
隨隊出征的文武百官更是一個都沒有缺席,在皇帝的安排下參加了這場葬禮。
等到權賢妃入土後,皇帝仍然顯得十分傷心。又在嶧縣逗留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之後,才在諸位大臣的勸諫下依依不舍的離開。取道北平後回到了京城。
楊宏現在也是歸心似箭,畢竟有小半年的時間沒有見過家人。當進入京城交代完公務之後,盧淩二人也很識趣,並沒有與楊宏一同回家,而是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。站在自家的府邸門外,此時楊宏的心情竟然有一些恍如隔世的感覺。門口值守的家丁一眼就看到楊宏歸來,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飛奔至府內,將楊宏歸來的消息告訴了胡霜
。
小半年的時間沒見,胡霜並沒有什麽變化,依然是美麗動人的女子。倒是福伯要蒼老了許多,滿頭的白發在陽光下很刺眼,看著楊宏已經是老淚縱橫。
見到楊宏一身戎裝的站在庭院之中,胡霜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淚痕,一拍身旁的楊安。而楊安此時好像是剛睡醒,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後,才發現自己父親的歸來。
一家人擁抱在一起十分的激動,老仆人福伯則是歡天喜地的招呼家裏人,猶如過年一般熱鬧的準備飯食去了。
總之,對於楊宏的平安歸來,整個楊府都沈浸在喜悅當中。在得知楊宏為何身披孝衣的實情後,胡霜作為楊宏的夫人,自然也隨夫君一道,為從未見面的義父孝衣守孝。
很快,阿魯臺就將蕭然的骨灰送回了京城。皇帝此時還在因為權賢妃的不幸離世而傷心,所有的事情自然是由林忠全權負責的。
在楊宏的安排下,蕭然的骨灰終於可以入土為安。在出殯的那一天,楊宏也是失聲痛哭,緬懷與蕭然曾經生活過的日子。
不久後,王振的兒子王炯也知道陛下已經得勝還朝,從老家趕回了京城,繼續留在楊宏的身邊學習本事。對於楊宏此次立下的功績,留守在京城中的紀綱顯得既氣憤又失望。盡管曾經在北鎮府司衙門見過面,但兩個人已經形同陌路,那紀綱對楊宏視而不見,就猶如沒有楊宏
這個人一樣。
時間一晃過的很快,自從楊宏回到京城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了。
經過一個月的沈澱,皇帝終於從哀傷當中恢覆過來。開始論功行賞,召開廷議總結這次北伐作戰。
楊宏作為此次北伐的一大功臣,自然要參加這次廷議。這也是楊宏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後,第一次見到皇帝。
走進大殿,楊宏與群臣叩拜過皇帝後,這才開始了封賞的儀式。
對於一幹統兵的將領,永樂皇帝除了表達表彰與讚許外,封侯的封侯,賞賜的賞賜,讓一幹大臣都得到了封賞。
對於楊宏這個較大的功臣,皇帝自然是留到最後來表彰封賞的。
等到所有的將領與大臣都獎賞完畢後,只見永樂皇帝向身旁的林忠點了點頭。
而林忠則是連忙施了一禮後,拿出一道聖旨大聲宣讀道:“制曰:錦衣衛指揮僉事楊宏忠厚聰敏,自伴隨朕出征以來屢立奇功。
楊宏功在社稷朕深感欣慰,故加封楊宏為錦衣衛同知,提領錦衣六衛,賜天子佩劍以示嘉獎。
此外,封楊宏之子楊安為錦衣衛百戶世襲罔替,其母胡氏加封三品誥命夫人,賞銀一千兩,絹一千匹。
望楊宏能夠感念聖恩報效朝廷,建功立業已報皇恩!欽此!”
盡管知道皇帝必然會對自己進行封賞,但楊宏做夢也沒有想到,皇帝的賞賜竟然會如此豐厚,可以說已經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。立下如此大功,升官自然是在所難免。然而與升官相比,皇帝最大的封賞還是封自己的兒子為錦衣衛的百戶,而且還是世襲罔替,這就完全可以看出,陛下如今對楊宏的
信賴與倚仗了!
要知道,雖然錦衣衛百戶之職只有六品,官位與品階都不是很高。但楊安現在剛剛不滿五歲。以一個孩童的年紀就擔任大明的官員,這絕對是陛下開天恩的賞賜了!
而且這百戶之職不單單是對楊安的獎賞,而是對整個楊家的封賞。所謂世襲罔替,只要是楊家不出現敗類或者是得罪皇帝之人,每一個楊家的嫡長子自出生開始,都會成為錦衣衛的百戶,拿著朝廷的俸祿。這種封賞,絕對是一般人無法
得到的!
接到聖旨的楊宏十分的感動,連忙叩頭向皇帝表達了感恩之情。
與楊宏此時的激動與喜悅不同,站在大殿中的紀綱心情卻是覆雜的。
在紀綱的心裏,還有那麽一絲對楊宏出人頭地的喜悅。但最多的仍然是一種氣氛與不平。眼看楊宏已經成為錦衣衛的同知,只在自己這個督指揮使之下。看皇帝的意思,還會更加重用楊宏。到時候自己這個錦衣衛督指揮使的位置能不能保住,恐怕都是個問題
。
別看現在群臣都畏懼紀綱的權利,對紀綱趨炎附勢一副討好的態度。
但還有許多大臣對紀綱還是十分的不滿,暗中積蓄著力量,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,將紀綱徹底扳倒!
這股勢力是紀綱目前最憂心的。眼見著楊宏的勢力越來越大,相對應的則是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小。如果不想一想辦法的話,恐怕自己的下場將會是無比淒慘的!
等到楊宏領完賞賜,永樂皇帝這才滿意的點頭說道:“諸位愛卿,此次朕北征蒙古給予韃靼人重創,彰顯了我大明的天威,讓這些蠻夷部族不敢在窺探天朝!
勝利的取得是與諸位愛卿共同的努力分不開的。朕希望各位臣工能夠再接再厲,為朝廷出力。與朕一起開創大明的盛世,為百姓創建富足的生活!
朕離開京城很久,朝中的政務一直都是由太子負責。諸位留守的臣工可有本奏?沒有的話,朕就退朝了!”
皇帝之所以能夠在前方打了勝仗。與太子在後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。
畢竟除了要保證政務暢通國家平穩運行外,太子還擔負著三十多萬出征將士的吃飯問題,責任重大。正如胡儼與王振曾經所言,通過這次監國,皇帝對太子的印象有了極大的改觀。雖然在皇帝的心中,還對漢王十分偏愛,但是從國家的層面考慮,永樂皇帝已經認可了太
子的能力,可以放心未來將國家交付與他。
原本皇帝只是象征性的問一問,看一看有沒有大臣有本要奏。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,就在這個當口,真的有人站了出來,給予太子的勢力迎頭重創!
就在皇帝剛剛說完話不久,只見紀綱走了出來,向皇帝行了一禮道:“陛下臣有本奏!”
雖然此次出征,皇帝並沒有帶紀綱隨行。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皇帝的一個態度,就是有了漸漸疏遠紀綱的表現。
但對於紀綱,皇帝還是十分信任的。他仍然是皇帝用來制衡太子勢力的重要砝碼,該重視的時候,還是需要重視的。
見到紀綱站出來提出有本要奏,皇帝不禁看向他問道:“紀卿有什麽事情盡管說來吧。”
得到皇帝的允許,紀綱連忙回道:“陛下此次前往漠北征討蒙古,彰顯了我大明的氣勢,讓蒙古人不敢在越雷池半步。
臣作為大明的臣子自然十分驕傲,更加堅定信心報效朝廷,為陛下分憂。
但陛下明鑒,就在陛下離開京城征討蒙古之時,卻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,趁著陛下不在京城之時接觸太子行諂媚蠱惑之言!”
盡管每一名皇帝都知道太子的重要性,但那些英明神武期盼建立盛世的君王,都對太子有著天然的抵觸。害怕他結交朝臣羅織黨羽,為繼位做準備。
在聽到紀綱所言後,殿下的大臣無不臉色大變,而皇帝更是顯得很氣憤,滿臉的殺意看向紀綱問道:“竟然有這樣的事?是誰如此大膽,竟然無人臣之禮?”
看到皇帝的表現,紀綱自然很滿意。臉上卻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道:“陛下明鑒,此等無人臣之禮的小人正是廣西布政參議解縉!”
紀綱說完話,在場的大臣都明白了。別看這紀綱說的好聽,但他真實的目的無非就是陷害解縉,以達到打擊太子勢力的目的罷了。要知道,解縉入京奏事是朝廷的慣例,但皇帝未在京城,解縉他改為向太子奏事是在正常不過了。誰能想到,就是因為這件小事,竟然會讓紀綱利用,為解縉帶來了殺身
之禍。見紀綱誣陷解縉,馬上就有朝中的耿直大臣站出來反對道:“陛下聖明!解大人按規制入京奏事,因陛下遠征無法見面,故改而向監國奏報實乃正常,還請陛下不要受到小
人的挑撥離間才是!”
聽到大臣的直言,永樂皇帝沈思了片刻後總算消了一些火氣。畢竟這位大臣說的也在理,解縉確實也沒有什麽罪,只不過是正常奏報政務罷了。
眼見著皇帝的氣要消了,紀綱不禁心急如焚,就想站出來繼續誣陷解縉。然後根本就不需要等紀綱說話,就見一名身材魁梧穿著親王莽服的男子站了出來,大笑一聲道:“如果解縉真的是奏報國事那就好了,私會太子從僻靜小路離開,難道這麽做也是朝廷的規制嗎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安葬權賢妃的儀式空前盛大,永樂皇帝竟然將嶧縣附近的所有百姓召集來,披麻戴孝為權賢妃送行。
隨隊出征的文武百官更是一個都沒有缺席,在皇帝的安排下參加了這場葬禮。
等到權賢妃入土後,皇帝仍然顯得十分傷心。又在嶧縣逗留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之後,才在諸位大臣的勸諫下依依不舍的離開。取道北平後回到了京城。
楊宏現在也是歸心似箭,畢竟有小半年的時間沒有見過家人。當進入京城交代完公務之後,盧淩二人也很識趣,並沒有與楊宏一同回家,而是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。站在自家的府邸門外,此時楊宏的心情竟然有一些恍如隔世的感覺。門口值守的家丁一眼就看到楊宏歸來,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飛奔至府內,將楊宏歸來的消息告訴了胡霜
。
小半年的時間沒見,胡霜並沒有什麽變化,依然是美麗動人的女子。倒是福伯要蒼老了許多,滿頭的白發在陽光下很刺眼,看著楊宏已經是老淚縱橫。
見到楊宏一身戎裝的站在庭院之中,胡霜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淚痕,一拍身旁的楊安。而楊安此時好像是剛睡醒,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後,才發現自己父親的歸來。
一家人擁抱在一起十分的激動,老仆人福伯則是歡天喜地的招呼家裏人,猶如過年一般熱鬧的準備飯食去了。
總之,對於楊宏的平安歸來,整個楊府都沈浸在喜悅當中。在得知楊宏為何身披孝衣的實情後,胡霜作為楊宏的夫人,自然也隨夫君一道,為從未見面的義父孝衣守孝。
很快,阿魯臺就將蕭然的骨灰送回了京城。皇帝此時還在因為權賢妃的不幸離世而傷心,所有的事情自然是由林忠全權負責的。
在楊宏的安排下,蕭然的骨灰終於可以入土為安。在出殯的那一天,楊宏也是失聲痛哭,緬懷與蕭然曾經生活過的日子。
不久後,王振的兒子王炯也知道陛下已經得勝還朝,從老家趕回了京城,繼續留在楊宏的身邊學習本事。對於楊宏此次立下的功績,留守在京城中的紀綱顯得既氣憤又失望。盡管曾經在北鎮府司衙門見過面,但兩個人已經形同陌路,那紀綱對楊宏視而不見,就猶如沒有楊宏
這個人一樣。
時間一晃過的很快,自從楊宏回到京城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了。
經過一個月的沈澱,皇帝終於從哀傷當中恢覆過來。開始論功行賞,召開廷議總結這次北伐作戰。
楊宏作為此次北伐的一大功臣,自然要參加這次廷議。這也是楊宏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後,第一次見到皇帝。
走進大殿,楊宏與群臣叩拜過皇帝後,這才開始了封賞的儀式。
對於一幹統兵的將領,永樂皇帝除了表達表彰與讚許外,封侯的封侯,賞賜的賞賜,讓一幹大臣都得到了封賞。
對於楊宏這個較大的功臣,皇帝自然是留到最後來表彰封賞的。
等到所有的將領與大臣都獎賞完畢後,只見永樂皇帝向身旁的林忠點了點頭。
而林忠則是連忙施了一禮後,拿出一道聖旨大聲宣讀道:“制曰:錦衣衛指揮僉事楊宏忠厚聰敏,自伴隨朕出征以來屢立奇功。
楊宏功在社稷朕深感欣慰,故加封楊宏為錦衣衛同知,提領錦衣六衛,賜天子佩劍以示嘉獎。
此外,封楊宏之子楊安為錦衣衛百戶世襲罔替,其母胡氏加封三品誥命夫人,賞銀一千兩,絹一千匹。
望楊宏能夠感念聖恩報效朝廷,建功立業已報皇恩!欽此!”
盡管知道皇帝必然會對自己進行封賞,但楊宏做夢也沒有想到,皇帝的賞賜竟然會如此豐厚,可以說已經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。立下如此大功,升官自然是在所難免。然而與升官相比,皇帝最大的封賞還是封自己的兒子為錦衣衛的百戶,而且還是世襲罔替,這就完全可以看出,陛下如今對楊宏的
信賴與倚仗了!
要知道,雖然錦衣衛百戶之職只有六品,官位與品階都不是很高。但楊安現在剛剛不滿五歲。以一個孩童的年紀就擔任大明的官員,這絕對是陛下開天恩的賞賜了!
而且這百戶之職不單單是對楊安的獎賞,而是對整個楊家的封賞。所謂世襲罔替,只要是楊家不出現敗類或者是得罪皇帝之人,每一個楊家的嫡長子自出生開始,都會成為錦衣衛的百戶,拿著朝廷的俸祿。這種封賞,絕對是一般人無法
得到的!
接到聖旨的楊宏十分的感動,連忙叩頭向皇帝表達了感恩之情。
與楊宏此時的激動與喜悅不同,站在大殿中的紀綱心情卻是覆雜的。
在紀綱的心裏,還有那麽一絲對楊宏出人頭地的喜悅。但最多的仍然是一種氣氛與不平。眼看楊宏已經成為錦衣衛的同知,只在自己這個督指揮使之下。看皇帝的意思,還會更加重用楊宏。到時候自己這個錦衣衛督指揮使的位置能不能保住,恐怕都是個問題
。
別看現在群臣都畏懼紀綱的權利,對紀綱趨炎附勢一副討好的態度。
但還有許多大臣對紀綱還是十分的不滿,暗中積蓄著力量,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,將紀綱徹底扳倒!
這股勢力是紀綱目前最憂心的。眼見著楊宏的勢力越來越大,相對應的則是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小。如果不想一想辦法的話,恐怕自己的下場將會是無比淒慘的!
等到楊宏領完賞賜,永樂皇帝這才滿意的點頭說道:“諸位愛卿,此次朕北征蒙古給予韃靼人重創,彰顯了我大明的天威,讓這些蠻夷部族不敢在窺探天朝!
勝利的取得是與諸位愛卿共同的努力分不開的。朕希望各位臣工能夠再接再厲,為朝廷出力。與朕一起開創大明的盛世,為百姓創建富足的生活!
朕離開京城很久,朝中的政務一直都是由太子負責。諸位留守的臣工可有本奏?沒有的話,朕就退朝了!”
皇帝之所以能夠在前方打了勝仗。與太子在後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。
畢竟除了要保證政務暢通國家平穩運行外,太子還擔負著三十多萬出征將士的吃飯問題,責任重大。正如胡儼與王振曾經所言,通過這次監國,皇帝對太子的印象有了極大的改觀。雖然在皇帝的心中,還對漢王十分偏愛,但是從國家的層面考慮,永樂皇帝已經認可了太
子的能力,可以放心未來將國家交付與他。
原本皇帝只是象征性的問一問,看一看有沒有大臣有本要奏。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,就在這個當口,真的有人站了出來,給予太子的勢力迎頭重創!
就在皇帝剛剛說完話不久,只見紀綱走了出來,向皇帝行了一禮道:“陛下臣有本奏!”
雖然此次出征,皇帝並沒有帶紀綱隨行。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皇帝的一個態度,就是有了漸漸疏遠紀綱的表現。
但對於紀綱,皇帝還是十分信任的。他仍然是皇帝用來制衡太子勢力的重要砝碼,該重視的時候,還是需要重視的。
見到紀綱站出來提出有本要奏,皇帝不禁看向他問道:“紀卿有什麽事情盡管說來吧。”
得到皇帝的允許,紀綱連忙回道:“陛下此次前往漠北征討蒙古,彰顯了我大明的氣勢,讓蒙古人不敢在越雷池半步。
臣作為大明的臣子自然十分驕傲,更加堅定信心報效朝廷,為陛下分憂。
但陛下明鑒,就在陛下離開京城征討蒙古之時,卻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,趁著陛下不在京城之時接觸太子行諂媚蠱惑之言!”
盡管每一名皇帝都知道太子的重要性,但那些英明神武期盼建立盛世的君王,都對太子有著天然的抵觸。害怕他結交朝臣羅織黨羽,為繼位做準備。
在聽到紀綱所言後,殿下的大臣無不臉色大變,而皇帝更是顯得很氣憤,滿臉的殺意看向紀綱問道:“竟然有這樣的事?是誰如此大膽,竟然無人臣之禮?”
看到皇帝的表現,紀綱自然很滿意。臉上卻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道:“陛下明鑒,此等無人臣之禮的小人正是廣西布政參議解縉!”
紀綱說完話,在場的大臣都明白了。別看這紀綱說的好聽,但他真實的目的無非就是陷害解縉,以達到打擊太子勢力的目的罷了。要知道,解縉入京奏事是朝廷的慣例,但皇帝未在京城,解縉他改為向太子奏事是在正常不過了。誰能想到,就是因為這件小事,竟然會讓紀綱利用,為解縉帶來了殺身
之禍。見紀綱誣陷解縉,馬上就有朝中的耿直大臣站出來反對道:“陛下聖明!解大人按規制入京奏事,因陛下遠征無法見面,故改而向監國奏報實乃正常,還請陛下不要受到小
人的挑撥離間才是!”
聽到大臣的直言,永樂皇帝沈思了片刻後總算消了一些火氣。畢竟這位大臣說的也在理,解縉確實也沒有什麽罪,只不過是正常奏報政務罷了。
眼見著皇帝的氣要消了,紀綱不禁心急如焚,就想站出來繼續誣陷解縉。然後根本就不需要等紀綱說話,就見一名身材魁梧穿著親王莽服的男子站了出來,大笑一聲道:“如果解縉真的是奏報國事那就好了,私會太子從僻靜小路離開,難道這麽做也是朝廷的規制嗎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